新动态: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守护者:多年守护见证万羽归巢
时间:2025-07-07 18:24:45来源: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守护者:多年守护见证万羽归巢


(相关资料图)

清晨9点,高文家背起望远镜,独自走上艾比湖鸟岛的巡护小道。就在30多年前,这里因连续干旱几乎成了“白色荒漠”;如今,芦苇摇曳、鸟鸣再现,重现生机。
 
  作为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林业管护站的站长,高文家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看新近冒出的芦苇和鸟类巢穴。这些不起眼的变化,正是这片湿地悄然复苏的信号,也是他和同事们十余年生态修复的亲历与见证。
 
 
航拍艾比湖湿地。(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守护与责任的起点
 
  艾比湖位于新疆精河县城以北35公里处;西与北疆铁路精河到阿拉山口段相邻,向北行35公里,即到阿拉山口;东为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也是干旱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艾比湖像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阻挡阿拉山口强劲的风沙侵袭,减缓荒漠化进程,保护周边农田和居民区。
 
  2012年,高文家来到鸟岛林业管护站工作。彼时的艾比湖,水域面积逐年缩小,湖边芦苇渐稀,盐碱地裸露。曾经有着“鸟类天堂”美誉的艾比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那时候,站里只有几个人,一年四季最多的活就是巡湖、清点鸟类、记录植被。”高文家回忆,“有时候,看着一大块芦苇地干枯,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作为管护站的年轻成员,他慢慢意识到,守护艾比湖,不能只靠简单的巡查和记录,更需要科学的生态修复和试验。
 
  危机下的生态警钟
 
  “刚去艾比湖湿地工作时,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湿地恢复生机,从哪些方面入手。”高文家说。
 
  当时,由于上游灌溉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锐减,湖泊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1200多平方公里,缩减到不足400平方公里。湖水盐度升高,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最明显的变化,是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减少。”高文家说,白鹤、黑鹳、天鹅等珍稀鸟类,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但随着湿地萎缩,鸟岛上的鸟巢越来越稀疏,甚至一些曾经常见的鸟类也几乎销声匿迹。
 
 
高文家在湿地巡查。受访者供图
  盐碱化问题更让高文家忧心。湖区原本的芦苇、柽柳、苦豆子等耐盐碱植物逐渐退化,裸露出湖底沙土。“风一刮就顺着风力形成沙尘暴,越刮越远。”
 
  科学与坚守的湿地试验
 
  2007年,艾比湖湿地被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文家所在的鸟岛林业管护站,成为区内生态修复和试验的“前沿阵地”。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工作。
 
  “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试着把芦苇、柽柳等原生植物种回去。”高文家和同事们顶着烈日,挖沟种植芦苇苗。由于土壤盐碱度高,成活率极低。第一年,2000株芦苇苗,存活的不到200株。
 
  “那时候很沮丧,但也逼着我们去找原因。”高文家说,为了适应高盐环境,他们开始尝试本地品种的选育,并引进更耐盐碱的柽柳、红柳、沙拐枣等灌木。与此同时,他们还与新疆林科院、塔里木大学合作,探索盐碱地的改良办法和灌溉技术。
 
  植被试验并非一帆风顺。高文家和同事们发现,单纯依靠引种很难改变土壤环境。为此,他们尝试挖设小型引水渠,引入外源淡水,降低表层盐分,还利用地膜覆盖、沙障等方式,减少蒸发量,让土壤保持一定湿度。
 
  “最难忘的是连续三年干旱,芦苇几乎全军覆没。”高文家说,但他们没有放弃,继续摸索。后来,随着上游生态补水的逐步实施,湖区水位回升,芦苇和灌木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年来,新疆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取得历史性进步。以艾比湖为例,十多年来,这片湿地的生态修复成效尤为显著,湖区水域面积稳定在400-600平方公里,湿地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到35%以上。芦苇、柽柳、芨芨草等本地植物恢复生长,大片盐碱地披上绿色新衣。
 
  最让高文家欣慰的是鸟类数量和品种的回升。根据管护站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艾比湖湿地鸟类种数已恢复到200多种,候鸟迁徙高峰期,成千上万只赤麻鸭、天鹅、红嘴鸥在湖面翱翔。消失多年的白鹤、黑鹳也再次现身。
 
  近二十年来,新疆加强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灌溉,避免对湿地水源的过度利用。同时,划定湿地保护区,开展湿地恢复工程,严格限制湿地周边的开发活动。
 
  特别是塔里木河经过25年的综合治理,下游的植被面积从2000年的83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790多平方公里。不仅植被增多,植物种类也从治理前的7种增加到26种。以前难得见到的水鸟和黄羊等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到这里。
 
 
高文家和同事一起观察湿地鸟类动态。受访者供图
  艾比湖湿地的变化,也是新疆生态改善的生动例子,反映了新疆湿地整体向好的趋势。同时,高家湖湿地、昌吉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博斯腾湖和赛里木湖等,也通过科学管理和生态修复,水质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从干旱盐碱化蔓延到湿地重现生机的巨大转变,艾比湖湿地的生态修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生态保护进步的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标签:

生活指南
  • 科技金融“动脉”加速畅通 银行间市场首单券商科创债发行

     6月26日,中信建投2025年第一期的科技创新债券启动发行工作,

  • 毕加索、达利等23位西班牙艺术家真迹亮相山西博物院

    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30日

  • 国产生物制剂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提供新选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1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批准依若奇单抗注射液

  • 2025年中国汽车业站上新起跑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

  • 台商借千年六堡茶“东风”西进觅新商机

    中新网梧州12月7日电 (张广权)我们带来的茶器融合了台湾的工艺和文

  • 湖南长沙“大汉婚典”重现千年古韵

    11月30日晚,2024第四届湖南汉式集体结婚大典在长沙举行。在礼官的

  • 万千气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动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光明网泉州11月15日电(记者 李丁丁)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

  • 沃尔沃EX90海外价格曝光,豪华纯电SUV出路在哪儿?

    作为沃尔沃纯电旗舰SUV,EX90从去年曝光之后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 智能科技赋能消费场景 多元拓展市场新活力

    坐进新交付的智能汽车里,从车辆状态查询、门窗关闭、后备箱上锁到

  • 天天滚动:​“把准案件质量脉”——西平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业务数据质量提升培训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持续夯实检察业务数据质量基础,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研讨会

    为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将党史学习与

  •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高品质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的高品质生活的

  • 天津各地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贴民心 接地气 天津各地部门以多

  • 好一座爱“阅”之城 | 书展总结系列·上海篇

    陈老伯72岁了。看着年轻,他指指自己的鸭舌帽:“遮白头的,岁数总归到

  • 丰收“新”盛景|“粮改饲”助农增收

    眼下,正是青贮玉米收割的黄金时期。连日来,在新疆焉耆县查汗采开乡青

  • 内乡县赵店乡:深化“万人助万企”,纾困解忧促发展

    今年“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内乡县赵店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

  • 民生
    • 3月12日央行开展175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驻马店技师学院7名参赛选手成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集训队

    • 科技青年概念技术验证交流展示活动致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世界时讯

    • ​西平县柏苑街道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